井冈山大学论坛|井冈杂谈

 找回密码
 注册[30秒完成]
搜索
查看: 57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分享] 12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第五章幼儿心理发展(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4 17: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第五章幼儿心理发展(1)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1)脑重量继续增加。
3岁儿童的脑重约1 011 g,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一,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l 280 g,成人平均脑重约1 400 g。可见,7岁儿童脑重已经基本上接近了成人的脑重量。
(2)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大脑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继2岁左右的增长高峰后,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此后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同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逐渐完成,使神经兴奋的传递更加迅速和准确。
儿童的大脑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一颞叶一顶叶一额叶。
(3)脑电波的变化。
一般认为,自发电位的频率是神经系统成熟的一个指标。自发电位是指在没有刺激作用下神经细胞自身的放电活动,自发电位的频率和成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白发电位的频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在正常安静条件下,人类脑电活动以“波(频率为8—13次/秒)为主,称为脑电活动的基本节律,d波可以作为成熟的标志。皮质上的p波(频率为4~7次/秒)越多,表示皮质的控制作用越弱,相反,口波越少,皮质的控制作用越强。目波的出现说明皮质尚未成熟。儿童脑发育过程中,脑不同区域在脑电波上的表现是“波逐渐代替p波。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婴儿期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四岁起,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强,表现为幼儿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虽然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的。
(三)脑的偏侧优势和利手现象
幼儿脑的发育还表现为脑的偏侧优势的形成和加强。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在3~6岁之间,左半球表现出
发展的加速期,6岁以后发育转向平稳。而右半球成熟的速度在幼儿期和小学阶段都是比较慢的,仅在8一10  岁之间略显出速度的增加。大脑两半球之间成熟的速率不同,表现为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或脑的偏侧化优势的加强。这与大多人更容易形成“右利手”是相关的。在两岁左右,利手已经比较稳定,而在幼儿期和小学阶段,利手继续发展和加强。

二、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理论
1.早期的传统理论
霍尔(:Hall)的“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征。
席勒一斯宾塞(schillei‘一Spencer)的“精力过剩说”认为,游戏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彪勒的“机能快乐说”认为,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格罗斯(Gross)的“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
拉扎勒斯一帕特瑞克(Lazarus一:Pairic)的“娱乐放松说”认为,游戏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来自放松的需要。
博伊干介克“成熟说”反对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有三种欲望,即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
2.当代的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中包含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游戏使儿童摆脱现实的管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j中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艾里克森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
(2)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扩大和巩固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一般是练习游戏,到前运算阶段,出现了象征性游戏,以后,还有简单的有规则的游戏。真正的有规则的游戏出现在具体运算阶段。
(3)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游戏中反映着各种文化和亚文化对不同类型行为的重视和奖励的差异。
中国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想象与现实的一种独特结合,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包括角色游戏、建筑性游戏和表演游戏等。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
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把游戏分为: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帕腾(P戤ten,1932)按照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把游戏分为六种: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一人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和合作的游戏。
游戏的内容反映了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拟能力和想象能力,游戏的形式反映了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幼儿游戏的发展表现在:越来越脱离真实的情景:对具体现实事物的依赖越来越少i越来越脱离“自我中心”;游戏的主题越来越鲜明,情节更趋于复杂和完整,与社会生活结合更紧密。


源自博仁教育:borenedu.cn  心理学考研网: xinlixuekaoya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30秒完成]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7123767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jtche.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井冈山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GMT+8, 2024-5-10 06:37 , Processed in 0.0434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重庆爱这代科技有限公司

© 2001-2020 井冈山大学论坛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